开县锦橙多次被评为“优质农产品”、“名牌农产品”,渝开牌锦橙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良好的品质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中国香港、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国内外客商也多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投资120万美元,新建良种母本园4公顷,改良果园300公顷,建立储藏周转库,引进自动处理生产线,对锦橙进行全新的锦橙采后商品处理;澳门恒河集团正式签约销售锦橙5000吨。 开县种植柑橘虽然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以前由于基础弱、规模小、柑橘单产低,规模效益差,对外地客商和企业缺乏吸引力。2003年,县里提出了用科技打造“中国锦橙第一县”的战略目标,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试验示范,如今全县形成了优质果品苗木园、良种母本园、高产示范园“三园一体”结构。先后建立起了以长沙镇为中心的20个乡镇生产基地,引进、推广锦橙、夏橙等名优特新品种品系50多个。 开县是刘伯承元帅的故乡,是全国柑桔原产地之一,素有“帅乡”、“桔乡”、“金开县”之美称,也是全国柑桔生产样板县,享有“柑桔海洋”的美誉。 开县种植柑桔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巴人祭祀舞蹈中便有“桔歌”流传。到西汉时,官府为了管理柑桔销售,在开县设有桔官。东汉建安221年,蜀主刘备尝到开县所贡之桔,赞叹道:“汉土丰盛也”(开县始有建置,为汉丰县)。开县栽种柑桔的历史文献记载最早为《后汉书》“容毋水出,有橘官”(毋水,即小江水系),《新唐书·地理志》则更为翔实:“开州,士贡柑”,《太平寰宇记》也有“开州产柑子”的记载。 这些历史记载,可见开县柑桔栽培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始便是良种柑桔的主要产地,以品质优良蜚声于世,至唐王朝已被征为宫廷贡品。其路接长安的情景被传为佳话,也使开县获得“金开县”的美誉。 1980年,开县开始规模种植锦橙。为防止外来劣质锦橙品种影响开县锦橙生产和声誉,开县严把果苗质量关。凡未取得育苗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从事育苗工作;苗木接穗由县果品办统一供应,并实行建档跟踪;凡未批准苗圃的苗木一律不得上市。1990年,“长江中上游柑桔带”建设启动,开县获世界银行2045万元贷款,同时配套投入资金20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锦橙园建设。 “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经多年艰辛的科研攻关、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锦橙、脐橙、甜橙、红桔等3属、20种、53个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的品系。这些品种经权威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AAA”标准。 如今,开县柑桔种植面积达30万亩,产量达12万吨,其中锦橙20万亩,产量达8万吨,其良种率和鲜果率均在60%以上,锦橙位居全国第一。开县作为全国最大的锦橙鲜销及加工品营销基地已规模初具;同时,集采、购、游一体的“橘海”旅游度假区也向世人展现出她独特的魅力……开县已打造出锦橙腾飞的平台。 开县锦橙作为橙中之佼佼者,已具有了明显的品牌优势。 1978年,开县锦橙72-1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并自这年以来,该品种连续4年在全国柑桔鉴评中荣登锦橙组榜首。 1985年至1989年,开县锦橙两次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1995年在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开县锦橙荣获金奖。 1989年,国际柑桔学会理事长、华中农大教授章文才赴开县考察,对开县锦橙连连称赞。 1999年,经国家工商局批准,开县注册“渝开”牌系列优质锦橙商标。 1999年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渝开”锦橙获“名牌产品”称号。 2000年“渝开”牌锦橙荣获重庆名果称号。 2001年,开县“渝开”牌锦橙成为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的锦橙品牌。 2003年9月,南非柑桔专家英特利应重庆恒河果业有限公司邀请,在重庆市农业局、澳门恒河公司和广东仙果水果公司陪同下来到开县考察柑桔生产情况,对开县锦橙的品质也赞不绝口。 2003年,澳门恒河集团正式签约销售开县锦橙5000吨,欧洲最大的果品销售商——意大利赛维公司与开县初步达成协议,拟投资上亿元从意大利引进生产线,组建“中意”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把开县作为在国内最大的柑桔采购基地,发展柑橘鲜销项目。 2007年全县柑橘面积将达到35万亩,总产量达到20万吨,其中,锦橙22万亩,产量1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位。 2007年,全县柑橘鲜果优质率达到80%以上,其中锦橙鲜果优质率达到85%以上,居全国第一位。 2007年,全县柑橘产值达到3.2亿元,其中,锦橙产值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因柑橘产业增加纯收入110元以上,其中柑橘主产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500元以上。 2010年,力争全县柑橘营销手段、营销方式、营销数量、营销总额、营销利税均居全国第一位。 2010年,力争全县柑橘加工能力、加工数量、加工率、加工增值水平均居全国第一位。 2010年,全县柑橘总产量达到30万吨,其中锦橙产量20万吨,使开县真正成为柑橘大县、柑橘强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锦橙第一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