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功效网-认识水果从此开始!

水果的营养价值_看病人送水果的知识_水果大全-尽在水果功效网

当前位置: 水果网 > 水果知识 > 水果文化 >

[宜宾]“妃子笑”寻踪 揭大塔荔枝千古之谜

时间:2015-09-27 14:43来源:未知 热度:
7月流火,艳阳高照,又到蝉鸣荔熟时。 素有“荔枝之乡”盛誉的宜宾县大塔乡荔枝园内,红艳艳的荔枝早已挂满枝头。尤其是部分100年以上的荔枝树上的荔枝,果壳红中泛绿或红绿相间,人称“绿荔枝”,更是皮薄核

  7月流火,艳阳高照,又到蝉鸣荔熟时。

  素有“荔枝之乡”盛誉的宜宾县大塔乡荔枝园内,红艳艳的荔枝早已挂满枝头。尤其是部分100年以上的荔枝树上的荔枝,果壳红中泛绿或红绿相间,人称“绿荔枝”,更是皮薄核小、“绿而味甘”的珍品,成为举世公认的“水果皇后”。

  故乡荔园行,何处寻芳踪。每当询及当地人“妃子笑”的出产地时,宜宾人总要谈及打鱼村的千年古荔枝和享誉华夏的大塔荔枝,谈及“一骑红尘妃子笑”。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说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喜食荔枝成癖,唐明皇特令人从长安修驿道通川南荔枝产地,千里飞骑用快马传送鲜荔,以供杨贵妃食用。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不过,无论是史籍或是民间传说谈到贵妃所食荔枝的产地,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铸成历史上的千古悬案。

  神州何处“妃子笑” 戎泸当先拨头筹

  中国栽培荔枝的历史源远流长,四川、广东和福建在历史上是我国三大荔枝产地。荔枝属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北纬20°~28°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早在汉武帝元鼎年间 (公元111年)即有移植荔枝的记载,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蔡襄的《荔枝谱》(1509年)是中国最早的荔枝专著。10世纪以前传入印度,17世纪又陆续由越南传到马来亚半岛和缅甸,此后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竞相引种,成为驰名世界各地的优质水果。目前作为经济品种栽培的国家有美国、印度、南非、泰国、马达加斯加、菲律宾、越南、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中国的主产区为广东、福建、四川、台湾、广西等省(自治区),云南、贵州和浙江也有少量栽培。

  “妃子笑”芳踪何处,唐、宋、元、明、清的一些地理志书、荔枝谱记、野史笔记、游记、诗歌等的记载和民间流传各说不一,可谓异彩纷呈。而仅四川就有三处贡荔的传说,早在晋代的《华阳国志》等史籍就记载今宜宾一带早在秦汉时就盛产荔枝。据说杨玉环自小在四川长大、她的父亲做过蜀州司户参军,堂哥杨国忠官拜首席宰相、魏国公也曾在四川做官,后来又兼剑南节度使,妹妹杨怡曾以“淡扫娥眉朝至尊”取得虢国夫人封号,更是在四川成都有很大的产业,杨氏兄妹对四川的荔枝应当比较熟悉,或者情有独钟。《元和郡县志》记载唐元和年间宜宾土贡有荔枝煎,《新唐书.地理志》也载宜宾土贡有荔枝煎,但二书并没有记载四川其它地方曾经进贡荔枝。唐代四川的著名诗人李白曾为杨贵妃写过三首脍炙人口的“宫庭诗”,与李白同时代的诗人杜甫曾在戎州东楼上吃过绿荔枝,并提笔写下了“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京中旧见君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的诗句。故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明皇时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者,谓泸戎所产也,故杜子美有意向泸戎摘荔之句,是时闽品绝未有闻,至今则闽品奇妙香味皆可仪视泸戎。” 明确指出杜甫在长安看到的荔枝就是自己在四川戎州亲自品尝过的绿荔枝,绝不是福建的产品。

  翻开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史志,岁月的风尘掩不尽叙州“绿荔枝”的芳华。据《叙州府志》记载,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谪贬涪州, 1098年迁居戎州约三年,他与宜宾的乡贤廖致平、酿酒家王公权结为好友,廖致平家有两株古荔枝,果实红绿相间,肉厚而味甘,王公权家的古糟房酿造名酒“荔枝绿”,故黄庭坚饮酒品荔后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了《答谢廖致平送绿荔枝》的诗篇:“王公权家荔枝绿,廖致平家绿荔枝,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泼醅葡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谁能品此胜绝味?惟有老杜东楼诗”。黄庭坚从另一个侧面再次认定杜甫在京中见到的就是宜宾定夸山打鱼村的绿荔枝,而自己品尝的正是中国名酒五粮液的鼻祖——“荔枝绿”。清朝荆玉陛曾有“春尽金沙古渡头,荔枝香欲满戎州”的诗句。今天,在宜宾民间流传着绿荔枝姑娘的传说,认为杨贵妃所食荔枝即宜宾绿荔枝。在今宜宾县西南打鱼村仍有5株古荔,据西南农学院和中国柑橘研究所专家鉴定,树龄在千年以上,为唐代之物,故当地一些科研人员认为贵妃所食荔枝为宜宾所产。又据当地人称,在“文化大革命”前打鱼村附近还有唐代天宝年间官府颁布的保护贡荔的告示牌,文革中被抬走,下落不明,有关单位正在着手寻觅。现在,宜宾大塔荔枝和泸州合江荔枝仍然非常有名,其品质位居四川荔枝榜首。

  一骑红尘蜀广闽 留待妃子笑后生     

  妃子笑的千古疑案直接牵涉四川、广州和福建三地。四川不仅宜泸荔枝曾作贡荔,据说乐山、忠县的“妃子笑”也屡现萍踪倩影。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荔枝叹》诗中有“天宝发贡取之涪”之句,有人认为贵妃吃的荔枝产于洛州(原四川涪陵)。这不是没有原委的,现划归重庆的涪陵在历史上确实盛产荔枝,《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图经本草》均有明确记载。与苏东坡同代的蔡襄在《荔枝谱》中谈到天宝年间杨贵妃吃的是洛州荔枝,每年命邮驿传递,当时的词人对此还有许多感叹呢!南宋的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一书里谈到他看到一本《涪州图经》(已失传),据说曾记载杨贵妃吃的是涪州妃子园的荔枝。吴曾还声称他到当地询问土著居民,证明这是事实。南宋《舆地纪胜》记载妃子园在涪州西15里,当时仍有百余株,“颗肥肉厚,唐杨贵妃所喜”。

  有的说这个妃子园在明正德年间还有荔枝,万历年间剩余下仅存的1株新砍后的树桩,后来清咸丰年间涪州知州姚兰坡曾在妃子园建亭植荔枝现陈迹,不久又因故而毁。今人蔺同在《涪州文史资料选辑》著文肯定杨贵妃吃的是洛州荔枝,并记今涪陵仅有荔枝两株,但已非古树。另外,《蜀中广记》、《读史方舆纪要》、《川中杂识》等史籍就从涪州取洋巴道和子午道到长安的贡荔古道也有记载。不过,值得犯疑的是杜牧的《过华清宫》诗一点也没谈及所贡之荔出于涪州,只是宋人才在诗文中认为所贡之荔出于涪州。再者《元和郡县志》、《新唐书》等正史也不载涪州有贡荔之事,唯载四川宜宾和广州二地。另外涪州荔枝质量不好,宋人早就称:“闽浙徒以妃子得名,其实不如泸叙”。此外,唐代今四川忠县和乐山也盛产荔枝。宋人张君房认为贵妃食荔枝是来自忠州,《碧鸡漫志》称:“太真妃好食荔枝,每岁忠州置急递上进,五日至都”。宋人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记》则认为贵妃所食的荔枝来自嘉州(乐山)。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广东早在汉代就曾为贡荔之地,《新唐书.地理志》载岭南广东进贡荔枝。《新唐书。新乐志》载唐玄宗游骊山,恰好是贵妃生日,命乐伎作一新曲,曲成而无名,正好广州进贡的荔枝到,新曲因名荔枝香。《杨贵妃外传》又谈到安史之乱中,贵妃在马嵬驿被赐缢死,在佛堂梨树下刚刚断气,恰好广州进贡的荔枝又到了,玄宗立即派宦官高力士用它来祭奠贵妃。另外,《资治通鉴》、《太平御览》所引《唐书》以及明人徐勃《荔枝谱》等都认为贵妃食荔来自岭南。《徐氏精笔》载唐天宝末年进士鲍御,亲眼见唐明皇下诏用马传递南海荔枝,作杂感诗有“五月荔枝初破颜,朝离象郡文函关”之句。《岭南荔枝谱》引录一个叫阮福的人据新旧唐书考证的结果,认为贵妃食荔“皆岭南所产无疑矣”,不可能是产四川。崔弼在《白云山志》不仅否定四川说,而且还否定了福建说。据说广东南海县还有一株唐代古荔,名妃子笑,相传为贵妃所食。不过宋代苏东坡谈到岭南荔枝有“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之句,言下之意岭南荔枝不曾为贵妃所取,这是令人犯疑的。

分享到:
水果的功效
水果文化